欢迎来到吴江蜗牛之家儿童发展中心网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吴江自闭症
吴江自闭症

联系我们

  • 邮箱:99693803@qq.com
  • 电话:139-6258-3081
  • 地址: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联杨路商会大厦3楼

在线咨询

如何对苏州吴江自闭症儿童进行家庭干预?

发布日期:2022-08-10 浏览次数:100

在自闭症干预中,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开始干预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正确使用强化是帮助家长或老师在训练初期和孩子建立配合关系的关键。


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刺激,使得这个行为在未来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这个过程叫做强化。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即常说的“厌恶刺激”。正确区分二者只需明确这两点:一是,只要行为在未来发生的频率增加了,这就是强化。正负的区别就是,正强化是在这个行为之后给予的一个刺激,负强化是在这个行为之后移除的一个刺激。


比如,孩子每次说“饼干”,给他饼干,这是正强化;负强化如孩子每次说“关掉音乐”,就把音乐关掉,相当于移除他不喜欢的声音,称为负强化。强化是一个过程,强化物是一个刺激。强化物是ABA中的重要概念,家长在训练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出在强化物上,包括孩子在上课当中的抗拒、逃避等,都可以从强化物上找到最关键的原因。


一个刺激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才叫强化物,缺一不可:

(1)在行为之后才出现

强调该刺激必须是行为导致的结果,而不是能被孩子看到、猜到的,越意外、越新奇的强化物越有效 。

首先不提倡家长在孩子做任务之前,先出示强化物来引诱孩子参与。该方法看似暂时有效,但以后容易引起孩子讨价还价的行为。家长的指令才是真正的区辨刺激,引发行为的应该只是家长的指令。如果孩子看到了好吃的才愿意做事,那他就把诱惑的好东西当成了区辨刺激。如果孩子太依赖强化物,其实是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区辨失败”。


(2)紧随行为

孩子做出好的行为,家长没及时给出强化物,就难以让孩子体验到强化物与好行为之间的依联关系。强化物对行为的作用效力会随时间推移直线下降,能半秒给出,就别拖到1秒之后才给。

给慢了不但会损失对好行为的强化效力,还可能强化一个意外插入的坏行为。比如家长去拿强化物的时间,孩子很有可能会出现乱说乱动、起身离座、自我刺激等不好的行为,这时再给出强化物,其奖励作用与坏行为的依联关系更为紧密。强化物超过半分钟给出的就会失去效力。想要给得快,家长可以事先把强化物先攥在手心里,孩子一做对马上给他。

(3)能增加好行为发生

能够增加目标行为的刺激才是强化物,家长不能自以为是,认为孩子喜欢某样东西,就能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强化作用。其实不然,比如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往往给与不当关注,却很难意识到那恰恰是强化物,会增加孩子的错误表现。


强化物具体可分为这两大类:

第一类,指无需学习的、天生的,比如好吃的、好玩的、直接带来感官刺激的。尤其是对于低龄和低功能儿童来说,食物就是非常好的强化物,优点是好操作、效果强、可消耗。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游戏、玩具、视频等也属于孩子喜欢的天然强化物,但是操作上不好控制,给出去之后在下一回合开始前还要回收,操作不当容易诱发孩子的问题行为。


第二类,指后天习得的,比如赞扬、微笑、击掌等。

这些原本属于中性刺激,需要后天学习才能变成强化物。必须经过和天然强化物的长期有效匹配才能逐渐具备强化作用。

家长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先通过以下方式来确认孩子的强化物:

第一种,向孩子呈现物品。

比如给孩子一个皮球,看他会不会拿、会不会玩,也可以拿汽车、拼板等单个物品给孩子看,通过他的动作表情,比如有没有触碰或是拿在手里玩,是否有开心的表情等,来判断他到底喜不喜欢。


第二种,成对地呈现两个不同的强化物。

比如同时呈现球和拼板,如果小朋友选择了球,对比来看他是更喜欢球的;再换汽车和拼板,如果他更喜欢拼板,那拼板的喜爱等级是高于汽车,以此类推。


第三种,同时呈现多个物品,计算孩子的喜爱程度。

比如“1、2、3”三件物品,小朋友喜欢“2”,把“2”拿走了,下一步我们再放相同的“2”,然后又把“123”同时呈现给他,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拿哪个物品的次数越多,他就更喜欢哪个物品。还有一种方式是无替换,即我们呈现所有的强化物,观察他第一次拿的是什么,第二次拿的是什么,第三次拿的是什么,根据他拿的顺序判断他对这些物品的喜爱程度。


在家庭干预中,正确使用强化物是一个重要的操作要点,家长必须要牢记这几项原则:

1、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强化物;

2、只有在孩子做对的情况下才能给予强化物;

3、强化物不能单一,最好要多种;

4、强化物出现要及时;

5、根据孩子年龄及发展阶段过渡强化物级别。




对于小龄的孩子,通常会以食物充当强化物,当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家长要注意强化物级别的过渡,由吃喝的这些简单生理需求,逐步过渡到表扬、赞扬或者鼓励的表情与动作等社会心理需求。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一点,即强化物不能当作贿赂使用,比如孩子出现攻击行为,家长要求孩子停止破坏行为就给予其喜欢的零食,这种情况就属于贿赂而不是强化,使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孩子的问题行为不仅不会消退,还会增多。


强化物的意义是让自闭症孩子认识到哪些是好的行为,并增加这些好的行为的发生频率。不仅能让孩子得到很大的进步,主要目的还在于提高自闭症孩子内在积极性。